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連珠蛾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連珠蛾

連珠蛾為中醫喉科病證之一,屬「乳蛾」範疇,其特徵為咽喉部腫起的乳蛾(即扁桃體)表面呈現凹凸不平之狀,形似多顆乳蛾相連,或如珠串纏繞,故得此名。此病多因肺胃熱毒熾盛,上攻咽喉,致使氣血壅滯、血肉腐敗而成。《雜病源流犀燭·卷二十四》記載:「連珠蛾,(咽喉)二白星上下相連,又或如纏袋。」描述其外觀可見咽喉處有白色星點狀腫物上下相連,或如袋狀纏繞。

病因病機
連珠蛾主要因肺胃兩經熱毒蘊結所致。肺主氣,胃主降,若外感風熱邪毒,或過食辛辣厚味,積熱內生,均可導致肺胃火熱上炎,燻蒸咽喉。熱毒久滯,則氣血凝結,化腐成膿,形成連珠狀腫脹。此外,若素體陰虛,虛火上炎,亦可能誘發此證,但臨床以實熱證為多見。

臨床表現
患者常見咽喉紅腫疼痛,吞嚥困難,嚴重者甚至痛引耳根。檢查可見扁桃體腫大,表面布滿凹凸不平之白色或黃白色膿點,形如連珠,或融合成片。伴隨症狀可能包括發熱、口乾、口臭、便秘、舌紅苔黃、脈數等肺胃熱盛之象。

治法與方藥
治療以清熱解毒、消腫利咽為主,常用方劑如《清咽利膈湯》加減。此方由黃芩、梔子、連翹、薄荷、牛蒡子、防風、荊芥、玄明粉、金銀花、大黃等組成,能瀉肺胃實火,通腑泄熱。若熱毒熾盛,可加黃連、石膏以增強清熱之力;若腫脹明顯,可加桔梗、山豆根以利咽消腫;若兼有陰傷,可酌加玄參、麥冬以養陰清熱。

相關鑑別
連珠蛾需與「單乳蛾」、「雙乳蛾」及「喉癰」等病證相鑑別。單、雙乳蛾多為扁桃體單側或雙側腫大,表面較為光滑;喉癰則以局部化膿、劇痛為特徵,腫脹範圍較連珠蛾更為局限且突出。連珠蛾之特異性在於其形態如珠串相連,病勢纏綿,易反覆發作。

古籍參考
除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外,《瘍醫大全》、《外科正宗》等亦提及此病,多歸於「喉風」「喉痹」門下,強調其熱毒蘊結之病機,並載有針刺、外吹藥(如冰硼散)等輔助療法。

連珠蛾一證,體現中醫對咽喉疾病細緻的形態觀察與病機分析,其治療注重清泄實熱、調和肺胃,並結合局部症狀靈活用藥,展現中醫辨證論治之特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