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連珠喉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連珠喉風
定義與病因
連珠喉風為中醫喉科病症之一,屬「喉風」範疇,其特徵為舌下腫脹如珠,形似連串珍珠,故名。此症多因心經火毒熾盛,上衝舌絡,或痰熱壅滯於咽喉所致。《焦氏喉科枕秘》指出:「此症因心經火毒上衝而生舌下。」強調火毒內蘊為病機核心,與心火亢盛、情志鬱結或飲食辛辣等因素相關。
臨床表現
- 局部症狀:舌下腫脹突起,狀如珠粒,色紅或紫赤,甚則蔓延至咽喉,妨礙吞咽。
- 全身症狀:可伴隨心煩口渴、面赤、小便短赤、舌紅苔黃等心火熾盛之象;若兼痰熱,則見痰黏難咯、胸悶等症。
病機分析
中醫認為「舌為心之苗」,心火亢盛則循經上炎,灼傷舌絡,氣血壅滯而成腫脹;若火煉津液為痰,痰火互結,更使病情纏綿。此症與三焦實熱或少陰熱化證相關,涉及心、肝、肺等臟腑功能失調。
治療原則
-
內治法:
- 清心瀉火:首重瀉心湯(大黃、黃連、黃芩)直折火勢,或導赤散(生地、木通、竹葉)引熱下行。
- 化痰散結:若痰熱明顯,合二陳湯(半夏、陳皮、茯苓)加浙貝母、瓜蔞以化痰通絡。
- 涼血解毒:可佐以丹皮、赤芍涼血活血,連翹、金銀花清熱解毒。
-
外治法:
- 吹藥:冰硼散(冰片、硼砂、玄明粉)外吹患處,清熱消腫、防腐止痛。
- 針刺:可刺少商、商陽穴放血泄熱,或取金津、玉液點刺出血以緩局部瘀滯。
鑑別診斷
需與喉痹(咽喉腫痛為主)、乳蛾(扁桃體腫大)區分。連珠喉風病位偏舌下,腫脹成珠為其特徵,且多伴心火證候。
古籍參考
除《焦氏喉科枕秘》外,《外科正宗》亦提及喉風諸證,強調「火毒結聚」為病根;《醫宗金鑒》則載「喉風多因熱毒深」,治法以瀉火解毒為先。
此症屬急症,古籍多歸入「七十二喉風」範疇,提示其病勢急迫,需辨證精準,速祛火毒以防變證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