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蓮花痔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蓮花痔

蓮花痔為中醫外科病名,屬痔瘡之一類,因其形狀似蓮花層疊而得名。此症多因肛漏(肛瘻)日久不癒,外口處氣血瘀滯,濕熱蘊結,致使局部肉芽組織增生,形成腫塊,狀如蓮瓣,並伴隨細孔分布,時有膿水滲出,患者自覺癢痛交作。
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蓮花痔的形成與以下因素相關:

  1. 濕熱下注:長期飲食不節,過食辛辣厚味,濕熱內生,下注肛門,腐蝕血肉,化膿成漏。
  2. 氣血瘀滯:肛漏久病,局部氣血運行不暢,瘀血凝結,加之濕毒未清,導致組織增生。
  3. 正虛邪戀:患者體質虛弱,正氣不足,無力托毒外出,致使瘡口難癒,反覆發作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局部特徵:肛周腫塊隆起,形如蓮花,層次分明,表面可見細小孔竅。
  • 分泌物:孔竅中時有膿膿滲出,質地黏稠,或帶血絲,氣味腥臭。
  • 自覺症狀:患處瘙癢難忍,按之疼痛,久坐或排便後症狀加重。

治療方法

  1. 內治法

    • 槐角地榆丸:以槐角、地榆為主藥,清熱涼血、祛濕解毒,輔以防風、枳殼等行氣活血,適用於濕熱瘀阻型蓮花痔。
    • 托里消毒散:若患者氣血虧虛,可加用黃芪、當歸等益氣托毒,促進瘡口收斂。
  2. 外治法

    • 如聖散外敷:以輕粉、冰片等解毒斂瘡之品研末調敷,可減輕癢痛,促進膿液排出。
    • 熏洗療法:以苦參、黃柏、五倍子等煎湯熏洗,清熱燥濕,消腫止癢。
  3. 手術療法
    若痔體過大或瘻管複雜,可採用「掛線術」或「切除術」,以祛除腐肉,暢通氣血。

相關鑑別
蓮花痔需與「鎖肛痔」(肛門腫瘤)、「牡蠣痔」(肛周膿腫潰後形成)等區別,後者多伴隨全身症狀,如發熱、消瘦等,而蓮花痔以局部病變為主。

此症記載於《外科大成》,歷代醫家強調「標本兼治」,除清熱解毒外,尤重調理脾胃與氣血,以防復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