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廉頤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廉頤
在中醫學典籍中,「廉頤」一詞首見於《靈樞·陰陽二十五人》,用以描述特定體質者的面部特徵。根據原文記載,水形之人「面不平,大頭,廉頤」,意指此類人面頰清瘦,下頷(頤部)輪廓分明,形如稜角。此特徵被視為五行中「水形人」的典型外貌之一,反映其內在陰寒偏盛、氣血運行偏於沉潛的體質傾向。
中醫理論中的「廉頤」與體質關聯
- 五行分類:
《靈樞》將人分為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五形,水形之人主腎氣充盛,性格沉靜,生理上易表現為骨骼突出、肌肉輕薄,而「廉頤」正是其外在顯現。腎主水,其華在髮,其充在骨,故水形人骨相顯露,與「廉頤」之稜角感相呼應。 - 經絡與氣血表現:
頤部屬足陽明胃經所過,若頤部瘦削少肉,可能提示胃氣偏弱或水穀精微輸布不足。然水形人因腎氣主導,胃氣受其調節,故「廉頤」未必為病態,而屬先天稟賦之象。 - 爭議與異說:
部分注家提出「廉頤」或為「廣頤」之誤,認為水形人應具寬厚下頷,以合腎主封藏之象。此說法源自對「廉」字訓詁的不同解讀(「廉」可訓為「稜角」或「狹窄」),然歷代醫家多從稜角瘦削之義,強調水形人陰凝肅斂之態。
臨床意義
「廉頤」作為體質辨識的輔助指標,可與其他症狀合參。例如,水形人若兼見脈沉遲、畏寒,則提示腎陽不足;若「廉頤」伴隨面色晦暗,可能為寒凝血瘀之徵。然此特徵需結合整體辨證,不可單一斷病。
綜言之,「廉頤」不僅是外貌描述,更是中醫「司外揣內」診法之體現,透過外在形質推測陰陽氣血狀態,為古典體質學說的重要內容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