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練功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練功

練功為中醫養生術語,泛指通過特定方法鍛鍊身心,以調和氣血、強健筋骨、防治疾病,乃至延年益壽。其核心在於「形神共養」,結合肢體運動、呼吸調息與意念導引,以達陰陽平衡、經絡通暢之效。

練功的理論基礎

中醫認為,人體健康依賴「氣血和暢、經絡通達」。練功之法,如《黃帝內經》所言「恬惔虛無,真氣從之」,強調透過調身、調息、調心,使內氣運行有序。主要理論依據包括:

  1. 經絡學說:動作導引配合呼吸,刺激經穴,疏通氣血,如八段錦、五禽戲等皆循經脈設計。
  2. 氣化理論:通過呼吸吐納與動作配合,促進「宗氣」「營衛之氣」的生成與輸布,強化臟腑功能。
  3. 陰陽五行:動靜相兼、剛柔並濟的功法,如太極拳,體現陰陽互根與五行生剋之理。

常見練功形式

  1. 導引
    源於古代「搖筋骨、動肢節」的養生法,如馬王堆漢墓《導引圖》記載的肢體伸展術,強調「導氣令和,引體令柔」,以緩解氣滯血瘀。
  2. 氣功
    分為動功與靜功,如「六字訣」以發聲調理五臟,「內養功」則重意守丹田,培養真氣。
  3. 武術功法
    如少林易筋經、形意拳等,外練筋骨皮,內練精氣神,兼具技擊與養生雙重功效。

練功的養生作用

  • 調暢氣機:通過舒展肢體與深長呼吸,改善氣滯、氣逆等問題。
  • 濡養臟腑:如「五禽戲」模仿動物姿態,對應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腎,強化相應功能。
  • 固本培元:長期練習可積累「元氣」,延緩衰老,如《遵生八箋》所述「導引延年」之理。

練功不僅是肢體活動,更是中醫「治未病」思想的實踐,需持之以恆,方見其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