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煉丹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煉丹
煉丹為中醫與道教修煉體系中的重要術語,泛指「外丹」與「內丹」兩大修煉法門。其理論根源可追溯至先秦時期的神仙方術,後與中醫臟腑、經絡及氣化學說相互融合,形成獨特的養生與治療實踐。
外丹術
外丹術又稱「金丹術」,以礦物、金屬等為原料,於丹爐中燒煉,製成丹藥,古人認為服食可延年益壽,甚至羽化登仙。常見原料包括朱砂(硫化汞)、雄黃(四硫化四砷)、鉛、金等,其炮製方法涉及「飛」、「伏」、「煅」等複雜工藝,如《周易參同契》即詳述火候與藥物反應之關係。外丹術雖因部分丹藥含毒性而漸衰,但其對中藥炮製學(如升丹、降丹技法)及化學實驗的發展影響深遠。
內丹術
內丹術將人體視為「爐鼎」,以精、氣、神為藥物,通過呼吸吐納、導引存想等方式,於體內凝練「丹胎」。其理論核心融合《黃帝內經》的陰陽五行與經絡學說,認為「煉精化氣、煉氣化神、煉神還虛」可達至天人合一。內丹修煉分為三要:
- 築基:調和身心,補益氣血,如《抱朴子》強調「養正為先」。
- 周天:以意導氣,循任督二脈運轉,稱「小周天」;進而貫通奇經八脈,為「大周天」。
- 胎息:呼吸綿長似無,神氣相守,如《雲笈七籤》所述「真息自住,丹性自凝」。
宋代以後,內丹成為主流,南宗張伯端《悟真篇》與北宗王重陽的全真派皆以內丹為修道正途。文人如蘇軾亦涉獵丹道,其詩「內外丹成一彈指」即反映內外丹並修的觀念。
中醫與丹道的交融
煉丹理論對中醫影響顯著:
- 外丹衍生的「丹劑」如紅升丹、白降丹,用於外科瘡瘍,具祛腐生肌之效。
- 內丹的氣血調和理念,深化了中醫對「元氣」與「命門之火」的理解,如李時珍《奇經八脈考》即援引丹道闡述經絡運行。
煉丹雖帶有宗教色彩,但其對人體能量轉化的探索,與中醫「治未病」及養生思想密不可分,成為傳統醫學文化中獨特的實踐智慧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