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煉己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煉己

煉己為氣功內丹術之重要術語,源自道家修煉理論,亦與中醫養生之道密切相關。其概念首見於《悟真篇》所載:「若要修成九轉,先須煉己持心。」意指修煉內丹之前,須先穩固身心基礎,此過程又稱「築基」。

在中醫理論中,煉己與「調神」「養氣」相通,強調透過意念調攝與氣息導引,達到形神合一之狀態。其核心在於「持心」,即收斂心神、排除雜念,使精神內守,符合《黃帝內經》「恬惔虛無,真氣從之」之養生原則。此階段注重調和陰陽、平衡臟腑,尤其關聯心腎相交、水火既濟之生理機制,為後續高層次修煉奠定基礎。

具體而言,煉己包含以下面向:

  1. 調息凝神:透過呼吸吐納(如腹式呼吸)安定心神,使氣血運行有序,類似中醫「氣至則神全」之說。
  2. 戒除妄念:減少情志過極(如七情所傷),避免耗損精氣,符合「精神內守,病安從來」之理念。
  3. 形體鍛鍊:結合導引、太極等緩和運動,疏通經絡,強化「肝主筋」「腎主骨」之功能,助氣血周流。

在內丹術中,煉己被視為「煉精化氣」之預備階段,需長期持恆,使身心達至「虛極靜篤」之境。此過程亦反映中醫「治未病」思想,透過日常修習提升正氣,防病於未然。

歷代醫家與丹道家皆重視煉己,如《周易參同契》以「內以養己,安靜虛無」闡述其要,而明代醫家張景岳亦強調「攝生之道,莫先於養心」,與煉己之內涵相互呼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