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煉氣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煉氣

煉氣,為中醫與傳統養生術中的重要概念,指通過調息、行氣等方法鍛鍊人體內在的精氣,以達到強身健體、調和陰陽的目的。此概念源遠流長,早在南朝劉宋時期,鮑照便有「服食煉氣讀仙經」之詩句,顯示煉氣與養生、修仙文化的密切關聯。

煉氣在中醫理論中的基礎

中醫認為,「氣」是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,分為先天之氣(元氣)與後天之氣(宗氣、營氣、衛氣等)。煉氣的核心在於通過特定的呼吸與意念調節,促進氣的生成、運行與儲藏,從而增強臟腑功能,疏通經絡,平衡陰陽。

煉氣的方法與實踐

  1. 調息法
    通過調整呼吸的節奏與深度,使呼吸綿長細勻,以引導內氣運行。常見方法如「腹式呼吸」或「逆腹式呼吸」,旨在激發丹田之氣,強化脾胃運化功能。
  2. 行氣法
    以意念引導氣在經絡中流動,例如沿任督二脈循環(小周天),或遍行十二正經(大周天)。此法可疏通氣血瘀滯,改善氣機升降。
  3. 存想與內觀
    結合冥想,將注意力集中於體內特定部位(如丹田),以凝聚精氣,促進「煉精化氣」的轉化過程。

煉氣在氣功與內丹術中的角色

  • 服氣功法:如《幻真先生服內元氣訣》所載「煉氣訣」,強調通過吞嚥天地精氣以滋養自身。
  • 內丹術:煉氣為內丹修煉的關鍵階段,尤其在「煉氣化神」過程中,將後天之氣轉化為更高層次的能量,以涵養心神。

煉氣與臟腑的關係

中醫認為,煉氣可直接影響五臟功能:

  • 肺主氣:調息強健肺氣,改善呼吸與衛外能力。
  • 脾主運化:氣足則脾運健旺,水穀精微得以充分吸收。
  • 腎藏精:煉氣可溫煦命門,助腎封藏精氣,延緩衰老。

煉氣不僅是養生手段,亦體現中醫「治未病」的思想,通過自主調節內在氣機,達到防病延年的效果。其理論與方法,深深植根於中醫的整體觀與陰陽五行學說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