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煉形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煉形

煉形為中醫與氣功術語,與「煉神」相對,指通過特定功法鍛煉形體,以達到強健筋骨、調和氣血、延年益壽之效。其理論根源於中醫「形神合一」思想,強調形體與精神的相互依存,如《黃帝內經》所言:「形與神俱,而盡終其天年。」煉形不僅注重外在肢體的鍛煉,更重視內在氣機的調攝,使形體與氣血、經絡協調統一。

煉形的主要方法

煉形之法多樣,歷代典籍記載甚豐,以下為幾種經典分類:

  1. 玉液煉形
    以吞津咽液為核心,通過舌抵上齶、攪漱津液並緩緩咽下,滋養五臟。中醫認為「津血同源」,此法可補益腎精、潤澤臟腑,尤適於陰虛體質者。
  2. 金液煉形
    與玉液煉形相類,但更強調意念導引,配合呼吸將津液化為「金液」,沿任督二脈循環,以強化氣血運行。道家典籍《周易參同契》提及「金液還丹」,即此類功法之高階境界。
  3. 太陰煉形
    以靜功為主,於夜間或陰時修練,注重「養陰」。《靈樞·營衛生會》云:「夜半而大會,萬民皆臥,命曰合陰。」此法通過調息入靜,使形體與自然陰氣相合,適合虛火亢盛者。
  4. 太陽煉形
    與太陰煉形相對,主張借陽氣溫煦形體,如晨起面向東方吐納、導引,或練習動功(如五禽戲、八段錦)。《素問·生氣通天論》強調「陽氣者,精則養神,柔則養筋」,此法可振奮陽氣,改善陽虛之證。
  5. 內視煉形
    以意念觀照體內臟腑、經絡,結合呼吸導引氣血。中醫認為「意到氣到」,內視能調動經氣,疏通瘀滯,如《諸病源候論》所述「存想五臟之形色」以療疾。
  6. 真定煉形
    屬高階功法,要求形體完全放鬆而入定,形如槁木而氣機內斂,接近道家「坐忘」境界。《莊子·大宗師》云:「墮肢體,黜聰明,離形去知,同於大通。」此狀態下,形體與自然之氣徹底融合,達至「形神俱妙」。

中醫理論基礎

煉形與中醫「整體觀」密不可分,其作用機制可歸納為三方面:

  • 調和氣血:通過動作導引或靜功凝神,促進經氣流通,改善「氣滯血瘀」。《醫宗金鑒》指出:「形動則氣行,氣行則血活。」
  • 平衡陰陽:太陰、太陽煉形分別對應「滋陰」「補陽」,符合《內經》「陰平陽秘」之旨。
  • 強固臟腑:五臟與形體相應(如「肺主皮毛」「腎主骨」),煉形間接調養內臟,如玉液煉形之潤肺、金液煉形之益腎。

煉形雖流派紛呈,然其核心皆不離「形神共養」,體現中醫「治未病」與養生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