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產後痢疾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產後痢疾,病名。見《醫學入門》。屬產後下利範疇。參產後下利條。
產後痢疾,又稱產後泄瀉。是指產後出現腹瀉,大便稀薄,色黃或白,臭穢,日數較多,或伴有腹痛、發熱、食欲不振等症狀。
產後痢疾多由產後受寒、飲食不節、勞累過度等因素引起。產後受寒,寒邪侵襲脾胃,可導致脾胃陽氣虛弱,運化失常,出現腹瀉;飲食不節,過食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食物,可損傷脾胃,導致脾胃功能失調,出現腹瀉;勞累過度,可耗傷氣血,損傷脾胃,導致脾胃功能失調,出現腹瀉。
產後痢疾的治療,以扶正固本、健脾和胃為主。可選用四君子湯、補中益氣湯、香砂六君子湯等方藥治療。
產後痢疾的預防,應注意以下幾點:
- 產後要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- 飲食要清淡易消化,不宜吃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- 勞累過度要適當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
- 保持大便通暢,不要便秘。
產後痢疾是一種常見的產後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導致嚴重後果。因此,產後女性要注意預防產後痢疾,一旦出現相關症狀,要及時就醫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