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良藥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良藥
良藥為中藥學重要名詞,泛指品質優良、療效顯著之藥材。其概念源自《黃帝內經》,如《素問·湯液醪醴論》所載:「針石不能治,良藥不能及也。」意指當疾病深重時,連針灸與優質藥物亦難奏效,反襯良藥於常規治療中之關鍵地位。
良藥之特性
- 道地藥材
中醫強調「道地性」,即藥材產地與生長環境對其藥效之影響。如人參以吉林長白山為上品,當歸以甘肅岷縣為佳,此類藥材因水土適宜,有效成分濃郁,故被視為良藥。 - 採製工法
良藥之炮製需遵循古法,如九蒸九曬熟地黃、酒製大黃等,以減毒性、增藥效。明代《本草綱目》詳載:「製藥貴在適時,非其時則性味不全。」足見工藝對藥材品質之影響。 - 性味歸經
良藥須具明確四氣(寒熱溫涼)與五味(酸苦甘辛鹹),並能精準歸經。例如黃連苦寒,歸心、胃經,善清熱燥濕;阿膠甘平,入肺、肝、腎經,長於滋陰補血。
經典良藥舉隅
- 人參:大補元氣,為「補氣第一要藥」,尤以野山參為珍。
- 麝香:開竅醒神,活血通經,自古用於急症救治。
- 冬蟲夏草:補肺益腎,陰陽雙補,乃虛損證之良品。
良藥與方劑配伍
中醫講究「君臣佐使」,良藥常為方中君藥。如《傷寒論》之白虎湯,以石膏為君,清氣分大熱;或四物湯以熟地為君,滋養陰血。然良藥非必貴重,如甘草調和諸藥,綠豆解毒尋常,亦屬「良」之範疇。
良藥之選用,繫於辨證精準與藥性相合,此乃中醫「以偏糾偏」治療思想之體現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