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涼開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涼開

涼開為中醫治法術語,屬「開竅法」之一,又稱「清熱開竅」,主要適用於溫病或外感熱病過程中,因邪熱內陷心包、擾亂神明所致之「熱閉證」。其病理特點為熱毒熾盛、痰熱互結,蒙蔽心竅,臨床表現為高熱煩躁、神昏譫語、面赤氣粗、舌絳苔黃,甚則肢厥抽搐,脈象多見滑數或弦數。

理論基礎
涼開法源於溫病學派,以《溫病條辨》為代表,強調「熱入心包」當清解熱毒、豁痰開竅。心包為心之外衛,邪熱內陷時,易閉阻心竅,導致神志異常。此治法結合「清熱」與「開竅」兩大原則,既需清泄心營血分之熱,又需宣通閉塞之竅。

常用方藥
涼開法代表方劑為「安宮牛黃丸」、「紫雪丹」、「至寶丹」,合稱「溫病三寶」:

  1. 安宮牛黃丸:長於清心解毒、豁痰開竅,適用於熱陷心包兼痰熱壅盛者,症見神昏譫語、喉中痰鳴。
  2. 紫雪丹:側重清熱鎮驚,兼能熄風,主治熱盛動風之高熱抽搐、神昏煩躁。
  3. 至寶丹:以化濁開竅見長,多用於痰熱內閉、神昏不語而熱象稍輕者。

配伍特點
涼開方劑多由芳香開竅藥(如麝香、冰片)與清熱解毒藥(如黃連、梔子)組成,並常配伍鎮心安神之品(如硃砂、珍珠)。此類藥物性味辛涼,能透達熱邪、醒神回蘇,但須辨明「熱閉」與「寒閉」,後者忌用涼開,當以溫開法治之。

臨床應用
涼開法不僅用於外感熱病,亦適用於中風閉證、小兒驚風等內傷雜病屬痰熱閉竅者。現代中醫亦拓展至腦血管意外、乙型腦炎等急症治療,然須嚴格辨證,確保熱毒熾盛而無虛寒之象。

與其他開竅法區別

  • 溫開:適用於寒濕痰濁蒙蔽心竅,代表方如蘇合香丸。
  • 涼開與「清營涼血」有別,後者主清營分熱,未必兼顧開竅,如清營湯;涼開則專攻熱閉神昏,強調「通竅」與「清熱」並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