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涼燥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涼燥,是中醫學中的一個詞彙,用來描述秋季感受涼燥之邪所引起的疾病。它是外感燥病證中的一種,指的是感染秋燥之邪,且具有偏寒的特點,相對於溫燥而言,也被稱為燥涼。

涼燥主要症狀包括:頭痛、身體發熱、惡寒無汗、鼻塞流涕、脣乾咽乾、咳嗽連聲、舌苔薄白且乾,脈搏檢查呈浮脈且弦結。對於治療涼燥,中醫建議使用辛味的藥物來開蕩寒氣,同時具有溫潤的作用,比如杏蘇散、蔥豉湯等方劑。當寒熱已解,肺部燥症轉移到大腸上時,則需要用到肅肺化痰、潤腸通便的中藥方劑,如五仁橘皮湯。

預防涼燥的方法主要包括保持身體溫暖,避免受涼。在飲食方面,可以多吃溫熱滋潤的食物,如羊肉、牛肉、雞肉、魚肉、豆類、蔬菜和水果等。此外,也要注意勞逸結合,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