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梁關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梁關
梁關為經穴別名,出自《針灸聚英》,所指即為「全門」穴。全門穴屬中醫針灸學之要穴,其定位與功能皆與經絡氣血運行密切相關。
經絡歸屬與定位
全門穴(梁關)隸屬於足太陽膀胱經,位於人體背部,具體位置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開三寸處。此穴為膀胱經之重要節點,與腰背部氣血輸布相連,亦與脾胃功能有所關聯。
功能與主治
梁關(全門)穴在中醫臨床中主要用於調理以下症狀:
- 腰背疼痛:因膀胱經循行於背部,此穴可疏通局部氣血瘀滯,緩解因寒濕或勞損所致之腰痛。
- 脾胃失調:全門穴鄰近脾胃俞穴區域,間接影響脾胃運化,故可用於輔治腹脹、消化不良等症。
- 經絡閉阻:針刺或艾灸此穴,有助於化解膀胱經之氣血壅塞,改善下肢麻木或循經疼痛。
刺灸法
臨床操作上,梁關穴多以斜刺為主,深度約0.5至1寸,視患者體型調整;亦可施以艾灸,透過溫通之效強化氣血運行。因穴位鄰近內臟,需精準掌握進針角度,傳統針灸學強調「得氣為度」,以局部酸脹感為宜。
古籍考證
《針灸聚英》將梁關列為全門之別名,反映古代醫家對穴位的多元記載。此類異名現象常見於針灸文獻,多因地域傳承或學派差異所致,然其定位與主治核心仍歸於膀胱經之循行理論。
梁關(全門)穴之應用,體現中醫「經絡所過,主治所及」的原則,其價值在於調節局部與整體氣機,為針灸療法中不可或缺之一環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