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梁新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梁新
梁新,唐代著名醫家,武陵(今湖南常德)人,曾任尚藥奉御,為宮廷御醫之一。其醫術精湛,尤擅診治疑難雜症,因一則醫案而聲名遠播,並獲重臣崔鉉舉薦入朝。
據《北夢瑣言》記載,梁新曾遇一富商夜半暴厥,眾醫束手無策。梁新診脈後斷言:「此乃食毒所致。」經詢問,得知富商平日嗜食竹雞,遂指出:「竹雞喜食半夏,半夏有毒,此人必中半夏之毒。」遂命人以薑汁灌服,患者不久即甦。此案不僅展現梁新對藥性與食物相剋的深刻理解,更體現其中醫「辨證求因」的診療思想。
中醫理論解析
- 半夏毒性與解毒
半夏為天南星科植物,生用有毒,中醫歸為「燥濕化痰、降逆止嘔」之藥,但須經炮製(如薑製)以減毒。梁新以薑汁解半夏毒,符合中醫「以熱制寒」「以辛散毒」之理。生半夏辛溫,毒性易傷脾胃,而生薑辛溫發散,能中和半夏毒性,此即《本草綱目》所載「薑殺半夏毒」之說。 - 食療禁忌與相剋
梁新洞察竹雞食半夏而累積毒性,反映中醫「食物鏈毒性傳遞」的觀念。類似案例如《神農本草經》強調「禽獸食毒草,其肉有毒」,此類經驗在唐代已納入醫家診療依據。 - 脈診與急症處置
梁新通過脈象迅速判斷「食毒」,符合中醫急症「望聞問切」的綜合運用。唐代醫家重視脈學,如《千金要方》載「脈候幽微,苦難分辯」,而梁新能於危急中明辨病源,足見其脈診功力。
梁新之事蹟不僅彰顯唐代醫家的臨床智慧,亦為後世留下中醫「藥食同源」「解毒急救」的珍貴範例。其結合自然觀察與藥理經驗的診治法,至今仍具參考價值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