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兩點加壓法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兩點加壓法
兩點加壓法為中醫骨傷科常用之骨折固定技術,主要應用於骨折整復後之側方移位矯正。其原理基於中醫「動靜結合」之治療思想,透過局部加壓與外固定,促使斷端復位並維持穩定,以利氣血運行及骨痂生長。
操作要點
- 壓墊佈置:選用柔軟而具韌性之材質(如棉墊或皮革)製成壓墊,分別置於骨折斷端側方移位之凸出部位,即內外側相對應之兩點。此設計符合「以力制力」之中醫整復原則,透過雙向加壓逐步矯正錯位。
- 夾板固定:於壓墊外側放置夾板,傳統多以柳木、杉木或竹片製成,其長度需超越骨折上下關節,寬度則依患處體型調整。夾板排列須緊貼肢體曲度,以維持加壓均勻。
- 繃帶捆縛:以布帶或繃帶分層捆紮2-3道,鬆緊需適度,過緊恐阻礙氣血,過鬆則減效。捆縛後定期調整,隨腫脹消退逐步加強固定。
適應範圍
本法尤適用於長骨骨折,如肱骨幹、股骨幹等部位,因肌肉牽拉易致側方移位者。其優勢在於透過持續性加壓,配合肢體功能鍛鍊(如中醫「導引」之法),可兼顧固定與活動需求,符合「筋骨並重」之治療理念。
中醫理論基礎
《醫宗金鑑·正骨心法要旨》強調「手法者,誠正骨之首務」,兩點加壓法即體現「手法—固定—練功」三階段治療體系。壓墊之作用類似針灸「阿是穴」取位,直接作用於病所;而夾板固定則呼應「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」,藉外力引導氣血歸經,促進骨癒合。
歷史淵源
此法可追溯至唐代《仙授理傷續斷秘方》所載「相度損處」的夾縛技術,後世如清代《傷科匯纂》進一步完善加壓墊之應用,形成系統性固定規範。現代中醫結合生物力學研究,更精確量化加壓力度,使傳統技法更具科學性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