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兩釣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兩釣骨

在中醫學中,兩釣骨又稱曲頰,是指位於頭部左右兩側的顳骨下頜關節窩。此部位因其形狀彎曲如鉤,並與下頜骨的髁突(即「下牙車骨尾之鈎」)相嵌合,形成下頜關節,故而得名。《醫宗金鑒·正骨心法要旨》記載:「兩釣骨名曲頰,即上頰之合鉗,曲如環形,以納下牙車骨尾之鈎者也。」此段文字精確描述其解剖結構與功能。

從中醫經絡學角度來看,兩釣骨所在區域與足少陽膽經手少陽三焦經密切相關。膽經循行過顳部,而三焦經亦分布於耳周,故此處若出現氣血不暢或外傷,可能影響相關經絡的運行,進而引發頭痛、耳鳴、牙關緊閉等症狀。此外,下頜關節的活動亦依賴肝腎精血的濡養,若肝腎虧虛,可能導致關節鬆弛或僵硬。

在傷科治療中,兩釣骨若因外力撞擊而錯位,可表現為下頜開合困難、疼痛或偏斜。傳統正骨手法會以牽引復位的方式,調整關節吻合狀態,並輔以活血化瘀的方藥,如復元活血湯加減,以促進局部氣血流通。

從生理功能而言,兩釣骨不僅是下頜運動的樞紐,亦與咀嚼、言語等動作密切相關。中醫認為「齒為骨之餘」,而牙車骨的活動需依賴兩釣骨的穩定,故其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口腔功能。若此處氣血瘀滯,可能連帶影響牙齦、牙齒,甚至引發面頰腫脹。

總體而言,兩釣骨在中醫解剖與臨床中具有重要意義,其結構與功能體現了「骨正筋柔」的生理理想狀態,並與經絡、臟腑功能相互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