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兩瞼赤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兩瞼赤爛
病證名,屬中醫眼科範疇,指眼瞼邊緣紅赤潰爛之病症,又稱「眼弦赤爛」或「瞼弦赤爛」。此症多見於眼瞼皮膚及睫毛根部,表現為局部紅腫、糜爛、滲液,甚則結痂脫屑,常伴瘙癢或灼痛感,病程纏綿易反覆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此病多因 風、濕、熱三邪相搏,客於眼瞼腠理所致,具體可分為以下幾類:
- 風熱外襲:風性善行,熱性炎上,風熱之邪上攻目竅,鬱滯眼瞼,化燥傷津,致瞼弦紅赤燥裂。
- 脾胃濕熱:飲食不節,脾胃運化失職,濕濁內生,鬱久化熱,濕熱循經上熏眼瞼,發為赤爛。
- 血虛風燥:久病或體虛,陰血不足,眼瞼失養,化燥生風,皮膚乾裂脫屑,纏綿難愈。
古籍論述
- 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指出:「目之兩瞼赤爛者何也?……風邪客於腠理,濕氣相爭,停於兩瞼,目時赤爛,濕之故也。」強調 風濕相搏 為致病關鍵。
- 《審視瑤函》進一步區分:「赤爛者,土木之正病耳。」認為與 肝脾功能失調(肝屬木、脾屬土)密切相關。
辨證分型
- 風熱偏盛:眼瞼刺癢灼熱,紅腫明顯,分泌物黏稠,舌紅苔薄黃。
- 濕熱壅盛:瞼弦糜爛滲液,痂皮黃厚,睫毛黏結,伴口苦黏膩,苔黃膩。
- 血虛風燥:瞼緣乾燥皸裂,鱗屑附著,時輕時重,舌淡少津。
治療原則
中醫治法以 祛風清熱、除濕解毒、養血潤燥 為主,依證型選方:
- 風熱證:選用 銀翹散 加減,或外洗方如 黃連解毒湯 煎湯熏眼。
- 濕熱證:內服 除濕湯(黃芩、黃連、陳皮等),配合 三黃洗劑 外敷。
- 血虛證:以 四物湯 合 防風通聖散 滋養血液,祛風潤燥。
此病與西醫「瞼緣炎」相似,然中醫強調內外合治,調理臟腑以治本,外治緩解標症,體現「整體觀」與「辨證論治」之特色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