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兩瞼粘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兩瞼粘睛
病名
兩瞼粘睛為中醫眼科病證之一,係指眼瞼或癢或痛,日久則瞼緣赤爛,甚則瞼中生瘡,致兩瞼黏連難開之疾。此病名首載於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,屬外障眼病範疇,多因臟腑功能失調,外受風熱邪毒侵襲所致。
病因病機
- 肺膈積熱:肺主氣,開竅於鼻,與目竅相通。若肺經鬱熱,上攻於目,可致瞼眥赤爛,黏滯不舒。
- 脾胃風壅: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,若脾失健運,濕濁內生,兼感風邪,風濕熱相搏,循經上犯眼瞼,則瞼弦濕爛,黏著難開。
- 外感風熱毒邪:風性開泄,熱性燔灼,風熱之邪客於瞼眥,蘊結化毒,腐蝕瞼膚,遂生瘡瘍,日久則兩瞼黏連。
臨床表現
- 初起眼瞼癢痛交作,瞼緣微紅,分泌物增多。
- 病情遷延則瞼弦赤爛,眵淚膠黏,甚則瞼內生瘡,瘡面糜爛,致上下瞼黏合,開合不利。
- 可伴見口苦咽乾、小便黃赤等內熱之象。
治法
- 外治
- 鈎割法:以鋒針輕剔黏連處,分離瞼膚,適用於黏連嚴重者。
- 熨烙法:以特製烙器溫熨患處,疏通氣血,祛腐生新。
- 內治
- 排風散(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方):主祛風清熱、解毒散結,適用於風熱壅盛者。
- 清脾散(《審視瑤函》方):健脾化濕、清熱祛風,適用於脾胃濕熱上攻者。
- 黃連解毒湯加減:清肺瀉火,適用於肺熱熾盛者。
古籍論述
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指出:「兩瞼粘睛……熱在肺膈,脾胃風壅,致令兩瞼相粘。」強調內熱與風邪相合為病機關鍵,治療需內外兼施,標本並調。後世醫家如《銀海精微》進一步闡發,認為濕熱久蘊可傷及血絡,治療時需佐以涼血活血之品。
此病若及時調治,預後多良;若遷延失治,恐致瞼形變異,影響視物功能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