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兩井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兩井
「兩井」為中醫針灸學中的特定合稱,指「天井」與「肩井」二穴。此二穴皆屬「井」類穴位,名稱中皆帶「井」字,且均與氣血輸布、經絡通調密切相關,故合稱「兩井」。以下分述其定位、歸經及主治功能:
1. 天井穴
- 歸經:手少陽三焦經之合穴(五行屬土)。
- 定位:位於肘後區,屈肘時肘尖(尺骨鷹嘴)直上1寸凹陷處。
- 主治:
- 局部病症:肘臂痛、肩背不舉。
- 經絡病症:偏頭痛、耳鳴、目赤(三焦經循行過頭側)。
- 其他作用:瘰癧(淋巴結腫大)、癲癇(古醫籍記載)。
- 特性:三焦經氣血至此深聚如井,具疏利少陽樞機、通調水道之效。
2. 肩井穴
- 歸經:足少陽膽經,為手足少陽、陽維脈之交會穴。
- 定位:肩上,大椎穴(第七頸椎棘突下)與肩峰連線中點。
- 主治:
- 局部病症:肩背痹痛、頸項強急、落枕。
- 經絡病症:乳腺炎(膽經循行過胸脅)、難產(古法用於催產)。
- 氣機調節:改善氣滯胸悶、鬱證(膽主疏泄)。
- 特性:穴處肩部筋肉豐厚處,如井之蓄氣,能疏泄少陽鬱火、通降上逆之氣。
兩井之協同作用
「兩井」雖分屬三焦經與膽經,然手少陽與足少陽經氣相通,二者配伍可增強疏泄少陽、調和氣血之效。臨床上,天井長於通利關節,肩井偏於鬆筋解鬱,合用於風火上擾或經絡壅滯之證,如肩頸痺痛連及肘臂、少陽頭痛伴胸脅脹滿等。
古籍考據
《針灸甲乙經》載天井主「肘痛引肩不可屈伸」,肩井主「肩背痹痛,臂不舉」;《類經圖翼》進一步闡述二穴通調氣血之能。後世醫家亦將「兩井」視為疏通少陽樞紐之關鍵組穴。
(註:本文僅述穴位學理,臨床應用須依辨證論治原則。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