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兩手撮空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兩手撮空
證名,指患者於神志昏迷之際,雙手不自主向空中抓握,狀如撮物,故稱「撮空」。此症多與「循衣摸床」並見,屬病情危重之兆,無論虛實之證皆可出現,然其病機與預後各異。
病因病機
- 實熱內閉:
常見於外感熱病極期,邪熱熾盛,內陷心包,擾亂神明。如《普濟本事方》所載傷寒病例,因陽明腑實,潮熱便閉,熱極生風,神昏而見撮空、直視、喘急等症。此屬「熱盛動風」,需通腑泄熱,方如小承氣湯,使腑氣得通,熱退神清。 - 氣血大虛:
張璐於《張氏醫通》指出,此症亦見於元氣耗竭、陰陽離決之虛證,乃「神不守舍」之危候。多因久病重病,精血虧損,虛風內動,肢體失養而妄動,亟需大補氣血,如人參、附子等回陽固脫。
辨證要點
- 實證:
兼見高熱、面赤、氣粗、便秘、脈洪數或弦實,屬邪閉心竅,需清熱開閉。 - 虛證:
伴面色蒼白、息微汗冷、脈微細欲絕,屬正氣潰散,急當補虛固脫。
古籍論述
- 《普濟本事方》以脈象判預後:「大便得通而脈弦者可治」,說明腑實去而肝風未熾者,尚有轉機。
- 《張氏醫通》強調虛證救治:「以大補之劑投之,多有得生者」,如十全大補湯、獨參湯等,峻補元氣以攝浮陽。
相關證候
- 循衣摸床:手指沿衣被或床褥反覆撫摸,多與撮空並見,同屬神昏危象。
- 撮空理線:手雖撮空,指尖猶如理線細微動作,提示陰液枯涸,虛風更甚。
此症為神識喪失後之無意識動作,臨床須結合四診,辨明虛實,方能對證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