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兩頭髮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兩頭髮
病名:兩頭髮為中醫外科病名,屬「有頭疽」之一類,特指背部癰疽之形狀特異者。其名源於《證治準繩·外科》卷四,又名「滿天星」或「廣綿背發」。
病狀特徵:
此症發於背部,初起為紅腫熱痛之硬結,漸成膿腫,其形狀特異於一般癰疽,呈現「兩端窄小、中間膨大」之態,猶如梭形或啞鈴狀。瘡面多頭,膿栓密布,狀若星點,故有「滿天星」之稱。其毒邪深竄,侵漫難斂,瘡勢綿延,甚者可潰爛成片,腐肉難脫,病程纏綿難癒。
病因病機:
中醫認為,此症多因內外合邪而發:
- 內因:素體氣虛,或七情鬱結,致氣血凝滯;或過食肥甘厚味,濕熱內蘊,毒火壅盛。
- 外因:外感風熱濕毒,或肌膚破損,邪毒乘虛內侵,蘊結於皮肉之間,阻滯經絡,化火成膿。
其病位屬陽明、太陽經所過,氣血豐盛之處,故毒易聚而難散。
證候辨析:
- 初期:患處紅腫灼痛,硬結漸起,伴發熱惡寒,舌紅苔黃,脈洪數,屬「火毒熾盛」。
- 成膿期:腫勢高突,膿頭顯露,按之波動,疼痛劇烈,伴口渴煩躁,為「熱盛肉腐」。
- 潰後:若膿液黃稠,腫消痛減,為順證;若膿稀色灰,瘡色暗滯,久不收口,則屬「氣血兩虛」或「餘毒未清」。
治法參考:
(此處依中醫辨證論治原則,可參見「有頭疽」條目,然具體用藥需隨證加減。)
- 初起:宜清熱解毒、活血散結,選用黃連解毒湯、仙方活命飲加減。
- 成膿:托毒透膿,方如透膿散,外治切開引流。
- 潰後:若氣血虧虛,可投十全大補湯;若餘毒滯留,則需清解餘熱,如四妙湯化裁。
古籍考據:
除《證治準繩》外,《外科正宗》亦提及「廣綿背發」之難治性,強調「毒邪伏膜原,非托裡不可透達」;《醫宗金鑒·外科心法》則詳述其形狀「頭如粟米,中闊如盤」,與一般癰疽有別。
此症雖屬外瘍,然其病機深涉臟腑氣血,故臨證須辨明虛實,不可單執寒涼攻伐,亦忌一味溫補,貴在通調氣血、標本兼顧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