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兩丸冷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兩丸冷
證名,指兩側睪丸冷涼之證候,又稱「兩外腎冷」。此證首見於《蘭室秘藏·陰痿陰汗門》,屬中醫男科及肝經病證範疇。
病因病機
主要因肝經濕熱下注,阻滯經絡,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陽氣不能溫煦陰器,故見睪丸冷涼。濕熱鬱久,亦可影響腎氣,致使前陰、尻臀(尾骶部)皆冷,並伴隨陽痿、陰汗如水等症。此外,濕熱下注膀胱,則見小便淋瀝、色黃或赤,且帶臊臭之氣。
臨床表現
- 主症:兩睪丸冷涼,甚則前陰、尻臀亦感寒冷。
- 兼症:
- 陽痿不舉,或舉而不堅。
- 陰部多汗,汗出如水,濕冷黏膩。
- 小便不利,淋瀝不暢,色黃或赤,氣味臊臭。
- 舌脈:舌質紅,苔黃膩,脈弦滑或濡數,反映濕熱內蘊之象。
治法與方藥
治療以清利肝經濕熱為主,兼以通絡溫陽,使氣血暢達,陽氣得復。
- 柴胡勝濕湯:
- 組成:柴胡、黃芩、澤瀉、車前子、龍膽草等。
- 功效:清肝利濕,疏泄鬱熱,適用於濕熱偏盛者。
- 固真湯:
- 組成: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黃柏、知母等。
- 功效:健脾益氣,清熱燥濕,適用於濕熱兼脾虛者。
- 冬月用清震湯:
- 組成:升麻、蒼朮、荷葉等。
- 功效:升清降濁,化濕通陽,適用於寒濕夾雜或冬季病情加重者。
相關證候辨析
「兩丸冷」與「兩外腎冷」證候相似,但後者範圍更廣,可能涉及腎陽虛衰或寒濕凝滯,需辨別濕熱與虛寒之不同。若屬腎陽不足,則需溫補腎陽,選用右歸丸之類;若純為寒濕,可考慮五積散加減。
此證反映了肝經濕熱對男性生殖功能的影響,治療時需注重疏肝與利濕並行,以恢復下焦氣化功能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