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兩脅刺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兩脅刺痛

證名,指兩側脅肋部位出現如針刺般的疼痛感,首見於《儒門事親·治病百法》。此證多因氣機鬱結、血瘀阻絡、癖積內停,或疫癘之邪滯留不散,導致經絡受損,氣血運行不暢而成。

病因病機

  1. 氣結脅痛: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疏泄失常,氣機阻滯於脅肋,不通則痛。
  2. 血瘀脅痛:跌撲損傷,或久病入絡,瘀血內停,阻滯脅肋經脈,疼痛如刺,痛處固定。
  3. 癖積脅痛:飲食不節,痰濕內生,或氣滯血瘀日久,形成積聚,壓迫脅肋絡脈。
  4. 外邪侵襲:疫癘之氣或風寒濕邪侵襲少陽經,經氣不利,發為脅痛。

辨證分型

  1. 肺邪脅痛:外感風熱或燥邪犯肺,肺氣失宣,波及脅肋,痛兼咳嗽、氣促。
  2. 死血脅痛:瘀血內阻,痛如錐刺,夜間加劇,舌質紫暗或有瘀斑。
  3. 食積脅痛:飲食停滯,脾胃運化失常,脅痛伴脘腹脹滿、噯腐吞酸。
  4. 運氣脅痛:與五運六氣相關,因歲氣變化誘發,痛勢隨氣候變動而起伏。

相關經絡與臟腑

脅肋為足少陽膽經與足厥陰肝經所過之處,故兩脅刺痛多與肝膽功能失調密切相關。肝主疏泄,膽主決斷,二者氣機不暢,易致脅肋疼痛。此外,肺經佈於胸脅,脾胃氣滯亦可影響脅肋氣血運行。

治法概要

  • 氣滯者:疏肝理氣,方如柴胡疏肝散。
  • 血瘀者:活血化瘀,方如血府逐瘀湯。
  • 癖積者:消積散結,配合化痰祛濕之品。
  • 外邪者:和解少陽或疏風宣肺,如小柴胡湯加減。

此證需結合四診,辨明寒熱虛實,方能對證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