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兩脅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兩脅痛
證名:兩脅痛為中醫臨床常見證候,首見於《慎齋遺書》卷九,指兩側脅肋部疼痛不適之症。脅肋為足少陽膽經與足厥陰肝經所循行之處,故其病機多與肝膽功能失調密切相關。
病因病機:
- 邪襲少陽:外感風寒或風熱之邪,侵犯少陽經,導致經氣不利,氣機阻滯,發為脅痛。
- 肝膽濕熱蘊結:因情志不暢、飲食不節,濕熱內生,蘊結肝膽,阻遏氣機,不通則痛。
- 痰瘀阻滯:久病或氣滯日久,痰濕與瘀血互結,阻滯經絡,氣血運行不暢,而致脅痛。
- 肝氣鬱結:情志抑鬱,肝失疏泄,氣機鬱滯,脅肋脹痛,此類疼痛多與情緒波動相關。
辨證分型:
- 外感脅痛:多因外邪侵襲少陽,症見脅痛兼惡寒發熱、口苦咽乾,脈弦浮。
- 內傷脅痛:多因肝膽濕熱、氣滯血瘀或肝陰不足所致,症見脅痛綿綿或刺痛,伴胸悶、噯氣等。
治法:
- 和解少陽:適用於邪襲少陽者,方如小柴胡湯加減,以疏解少陽經氣。
- 清利肝膽濕熱:適用於濕熱蘊結者,方如龍膽瀉肝湯,以清熱化濕、疏肝利膽。
- 行氣活血、化瘀祛痰:適用於氣滯血瘀或痰瘀互結者,方如血府逐瘀湯或柴胡疏肝散合二陳湯,以理氣化痰、活血通絡。
- 疏肝解鬱:適用於肝氣鬱結者,方如逍遙散,以調和肝脾、疏暢氣機。
相關證候:
- 脅痛:泛指單側或雙側脅肋疼痛,兩脅痛為其具體表現之一。
- 外感脅痛:多屬實證,起病急,病程短,與外邪相關。
- 內傷脅痛:多屬虛實夾雜,病程較長,與臟腑功能失調相關。
兩脅痛之辨證,需結合疼痛性質、伴隨症狀及舌脈,以明辨病機,對證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