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兩脅腫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兩脅腫痛:證名。兩脅部腫脹疼痛。多由肝經濕熱所致。《張氏醫通.諸痛門》:「兩脅腫痛,或腹痛,或小便澀滯者,屬濕熱。」治宜清熱祛濕,用[龍膽瀉肝湯](/formula/286)。《辨證錄.脅痛門》謂右脅腫痛是脾火內伏,瘀血存註不散所致,用敗瘀止痛湯。
兩脅腫痛,又稱兩脅脹痛、兩脅脹滿、兩脅疼痛、兩脅脹痛、兩脅脹滿疼痛。是指兩側脅肋部位腫脹疼痛的一種病證。多由肝經濕熱所致,也可由脾火內伏、瘀血存註等原因引起。
臨床表現主要為兩側脅肋部位腫脹疼痛,疼痛可向前胸、後背放射,伴有發熱、口苦、小便黃赤、大便秘結等症狀。
治療宜根據病因辨證施治。若由肝經濕熱所致,可用龍膽瀉肝湯清熱祛濕;若由脾火內伏所致,可用敗瘀止痛湯活血化瘀止痛;若由瘀血存註所致,可用桃紅四物湯活血化瘀止痛。
兩脅腫痛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-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避免過度勞累,注意休息。
- 飲食宜清淡,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- 保持大便通暢,避免便秘。
- 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- 定期體檢,早發現早治療。
如果出現兩脅腫痛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