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產後癆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產後癆

產後癆,又稱「蓐勞」,為中醫婦科病名,指婦女產後因氣血虧虛,復感風寒邪氣,導致臟腑功能失調、虛損成勞的一類病症。此病名首見於清代《婦科玉尺》,其記載產後婦女或因血氣不足,受風冷侵襲,或肺衛受邪,表現為虛羸憔悴、咳喘盜汗、寒熱交作等症,統稱「產後癆」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,產後癆的成因主要與以下三方面相關:

  1. 氣血兩虛:分娩時耗氣傷血,若調養失當,氣血難復,肌體失於溫煦濡養,故見虛羸乏力、飲食不化。
  2. 外邪乘虛:產後腠理疏鬆,風寒之邪易襲肺衛或營血。風邪犯肺則喘嗽頭昏;客於經絡則肢節疼痛;深入臟腑則寒熱如瘧、盜汗煩悶。
  3. 勞損未復:產後過早勞作或情志不遂,進一步損傷肝脾,氣機鬱滯,加重氣血瘀阻,形成虛勞之證。

臨床表現

產後癆症狀複雜,多屬虛實夾雜,常見以下證候:

  • 肺衛受邪:口乾喘嗽、頭暈、百節疼痛,類似外感,但病程纏綿。
  • 營衛失和:寒熱交替、盜汗、背膊煩悶,如瘧非瘧。
  • 氣血虛損:面色萎黃、四肢沈重、食少倦怠,肌膚枯燥。
  • 臟腑虛弱:夜臥不安、心悸怔忡,甚則腰膝酸軟、月經不調。

中醫辨證與治療

根據病機不同,中醫將產後癆分為以下證型施治:

  1. 氣血雙虧型

    • 治法:補益氣血,溫養脾腎。
    • 方藥:選用《十全大補湯》或《人參養榮湯》,酌加阿膠、枸杞等滋養之品。
  2. 風寒襲肺型

    • 治法:疏風散寒,潤肺止咳。
    • 方藥:以《參蘇飲》加減,配合杏仁、貝母宣肺化痰。
  3. 營衛不和型

    • 治法:調和營衛,益氣固表。
    • 方藥:選用《桂枝湯》合《玉屏風散》,佐以當歸、白芍養血和營。
  4. 肝鬱脾虛型

    • 治法:疏肝健脾,調暢氣機。
    • 方藥:以《逍遙散》為基礎,加減陳皮、砂仁醒脾化濕。

古籍論述補充

《婦人大全良方》提及:「產後蓐勞,由產後虛弱,肺受風寒,久嗽傷氣,或勞役所傷。」強調調攝不當與外感互為因果。而《醫宗金鑑》則指出,此病若遷延不愈,可發展為「婦人虛勞」,需及早調治。

產後癆的辨治核心在於辨明虛實比重,兼顧扶正與祛邪,同時注重調理脾胃以助氣血生化,方能標本同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