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髎髎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髎髎,經外穴名。見《經外奇穴彙編》。在膝關節內側,當陰陵泉直下3寸處。主治崩中漏下,月經不調,腿內廉風瘡癢痛。直刺0.5-1寸。艾炷灸3-5壯;或艾條灸5-10分鐘。

髎髎穴,出《經外奇穴彙編》。別名髎穴、髎髎穴。

定位:在膝關節內側,當陰陵泉直下3寸處。

主治:崩中漏下,月經不調,腿內廉風瘡癢痛。

操作:直刺0.5-1寸。艾炷灸3-5壯;或艾條灸5-10分鐘。

圖解:髎髎穴位於膝關節內側,當陰陵泉直下3寸處。

穴位解剖:穴下為皮膚、皮下組織、膝關節囊、半膜肌、股內側肌。有隱神經、股神經、閉孔神經、脛神經、腘動脈、腘靜脈分支及膝關節囊支。

功效:疏肝理氣,和血止痛。

主治:崩中漏下,月經不調,腿內廉風瘡癢痛。

配伍:配三陰交穴、陰陵泉穴,有疏肝理氣、和血止痛之功效,主治崩中漏下,月經不調。

刺灸法:直刺0.5-1寸。艾炷灸3-5壯;或艾條灸5-10分鐘。

禁忌:孕婦慎用。

髎髎穴,經外穴名。見《經外奇穴彙編》。在膝關節內側,當陰陵泉直下3寸處。主治崩中漏下,月經不調,腿內廉風瘡癢痛。直刺0.5-1寸。艾炷灸3-5壯;或艾條灸5-10分鐘。

髎髎穴,出《經外奇穴彙編》。別名髎穴、髎髎穴。

定位:在膝關節內側,當陰陵泉直下3寸處。

主治:崩中漏下,月經不調,腿內廉風瘡癢痛。

操作:直刺0.5-1寸。艾炷灸3-5壯;或艾條灸5-10分鐘。

圖解:髎髎穴位於膝關節內側,當陰陵泉直下3寸處。

穴位解剖:穴下為皮膚、皮下組織、膝關節囊、半膜肌、股內側肌。有隱神經、股神經、閉孔神經、脛神經、腘動脈、腘靜脈分支及膝關節囊支。

功效:疏肝理氣,和血止痛。

主治:崩中漏下,月經不調,腿內廉風瘡癢痛。

配伍:配三陰交穴、陰陵泉穴,有疏肝理氣、和血止痛之功效,主治崩中漏下,月經不調。

刺灸法:直刺0.5-1寸。艾炷灸3-5壯;或艾條灸5-10分鐘。

禁忌:孕婦慎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