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了了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中醫名詞「了了」詳解
詞義溯源
「了了」一詞在中醫典籍中具有多重意涵,主要見於《傷寒論》等經典著作,其用法可分為以下兩類:
- 了結清爽之意:指疾病症狀解除後身體恢復清爽狀態,或指疾病完全痊癒。《傷寒論·辨太陽病脈證並治》記載:「風家表解而不了了者,十二日愈。」此處「不了了」描述表證雖解但未完全清爽的狀態,預後約十二日可自癒。同篇另言:「設不了了者,得屎而解」,指出陽明腑實證患者若仍有不清爽感,通便後即可解除。
- 視覺清晰之狀:指眼睛視物清楚明白的狀態。《傷寒論·陽明病篇》云:「傷寒六七日,目中不了了。」此處描述陽明熱盛傷津導致視物不清的病理現象,與「睛不和」同屬熱極傷陰的危重證候。
病理機轉
從中醫理論分析,「了了」的兩種用法實則相互關聯:
- 生理層面:健康狀態下,人體氣血調和,則神識清爽、目睛明亮,此即「了了」的正常表現。當外邪入侵或內傷雜病導致氣血失和,則可出現「不了了」的病理狀態。
- 病機辨證:
- 表證不了了:多因太陽表證雖解,但餘邪未盡,正氣未復,常見微熱、身倦、食欲不振等輕微症狀。
- 陽明腑實不了了:因燥熱內結,腑氣不通,濁邪上擾神明,可見煩躁、腹滿、便秘伴神識欠清。
- 目中不了了:陽明熱極,灼傷津液,肝陰受損,目失所養,必伴發熱、口渴、便秘等裡熱實證。
臨床應用
歷代醫家對「了了」的臨床辨識有精闢見解:
-
表證後期調護:表解而不了了者,張仲景主張等待正氣自復,現代臨床可酌用輕清宣透之品,如梔子豉湯類方。
- 陽明腑實治療:對燥屎內結所致不了了,當急下存陰,視證情選用大承氣湯、小承氣湯或調胃承氣湯。
- 目疾辨治:目中不了了屬陽明急下證之一,須與少陽目赤、厥陰目眩鑒別,其特徵為必兼陽明腑實見證,下之則目睛自和。
理論延伸
「了了」概念體現了中醫整體觀:
- 形神統一:身體清爽與神識清明相互影響,腑氣不通則神識昏蒙。
- 官竅與臟腑相關:目睛狀態反映內在臟腑氣血盛衰,尤與肝、陽明經關係密切。
- 疾病轉歸判斷:「了了」與否常作為判斷疾病預後的指標,如表解而了了為癒,不了了則示正未勝邪。
此術語的雙重意涵,生動展現了中醫語言「一詞多義,義相關聯」的特點,對理解古典醫籍與臨床辨證均有重要意義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