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產後狂越戴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產後狂越戴
病名出處
本症首載於戴武承所著《女科指南集》,屬產後精神異常之病症。「狂越」意指精神躁動失常,言行失序,逾越常理。中醫認為,此病多因產後惡露排出不暢,敗血上沖擾心,或素體痰濕內郁,復因產後陰血耗傷,心火亢盛,痰濁蒙蔽心竅所致。
病因病機
- 敗血沖心:產後惡露不下,瘀血內停,循經上擾心神,致神明失守。
- 陰虛火旺:產後亡血傷津,陰不制陽,心火獨亢,兼夾痰濁,壅塞心竅。
- 痰郁化火:平素痰濕體質,產後氣血失調,痰火交結,上蒙清竅。
臨床表現
- 敗血沖心型:症見狂躁喜笑,甚則裸身奔走、登高呼喊、攀越牆屋,言語罵詈不分親疏,舌質紫暗,脈弦澀。
- 痰火擾神型:兼見呼吸氣粗、胸脘痞悶、痰涎壅盛、面赤煩渴、引飲不休,舌紅苔黃膩,脈滑數。
治法與方藥
-
活血祛瘀,寧心安神
- 主方:滌瘀散(《女科指南集》方)
- 組成:桃仁、五靈脂、蒲黃(活血化瘀);木通、青皮(理氣通絡);當歸尾、牛膝(引血下行);延胡索(行氣止痛);水煎沖服朱砂一錢(鎮心安神)。
- 方義:以桃仁、靈脂等破血逐瘀,佐朱砂鎮靜,適用於瘀血攻心之狂越。
- 主方:滌瘀散(《女科指南集》方)
-
瀉火滌痰,開竅醒神
- 主方:紫金丹(《女科指南集》方)
- 組成:烏犀角(清心涼血,現多以水牛角代)、大黃(瀉火通腑)、膽南星(化痰熄風)、杏仁、瓜蔞(寬胸化痰)、玄明粉(軟堅瀉熱)、海浮石(清熱化痰)、鮮首烏(養陰潤燥)。
- 方義:犀角、大黃直折火勢,膽星、瓜蔞化痰開竅,適用於痰火熾盛之證。
- 主方:紫金丹(《女科指南集》方)
辨證要點
- 瘀血證:以狂躁、舌紫、脈澀為辨,治重活血。
- 痰火證:以痰多氣粗、苔黃膩為辨,治重清熱化痰。
古籍補充
《醫宗金鑒·婦科心法》提及:「產後血暈、狂亂,皆屬惡血沖心」,強調瘀血為病之關鍵;而《張氏醫通》則指出「痰火乘虛內擾」之機轉,與戴氏論述互為補充。
現代中醫見解
當代醫家認為,此症類似西醫「產後精神病」,除傳統瘀血、痰火分型外,亦重視肝郁化火、氣血兩虛等證型,臨床可酌加柴胡疏肝散或甘麥大棗湯等方靈活化裁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