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林鳳翥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林鳳翥

林鳳翥,字翀霄,清代醫家,具體籍貫不詳。少時習儒,兼涉醫籍,後專以醫術濟世。其行醫不分貧富,凡病患所求,必應診無怠,醫德為時人所稱頌。

林氏臨證之餘,勤於蒐集歷代醫家精要,積年累月,彙編成《醫學摘要》四卷(1904年刊行)。此書結構嚴謹:卷首載當時名醫齊序堂所撰《脈訣菁華》,闡述脈診精微;次列經絡循行、藥性賦及六氣(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)致病歌訣,以簡馭繁,便於記誦;後卷則輯錄諸家醫論,涵蓋雜症、傷寒與婦科證治,內容博而不雜,體現其「由博返約」之學術旨趣。

學術特色與中醫理論貢獻

  1. 脈診與經絡結合
    林氏重視脈象與經絡辨證的關聯性,承襲《內經》「經脈者,所以決死生、處百病」之說,強調脈診須參合十二經氣血盛衰。如《脈訣菁華》中提出「浮沉遲數辨陰陽,更察經絡定病鄉」,反映其將脈象與經絡辨證統一的思路。
  2. 六氣病機闡發
    書中六氣歌訣以《傷寒論》六經辨證為綱,融入李杲脾胃學說,如「濕邪困脾陽不振,升陽除濕東垣方」,顯示其融合張仲景與金元四家之長的學術傾向。
  3. 婦科證治經驗
    林氏於婦科尤重調經,認為「女子以肝為先天」,收錄傅青主「調經不離肝脾腎」之論,並補充崩漏證治,主張「暴崩宜固澀,久漏當通瘀」,體現攻補兼施的辨治思維。

林鳳翥雖非開宗立派之大家,然其《醫學摘要》薈萃前人精華,兼附己見,對清代民間醫學知識的傳播與臨證實用性具有重要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