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產後狂言譫語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產後狂言譫語

病證名,首載於《婦人大全良方》卷十八。此症多因產後氣血耗傷,臟腑失調,導致心神不寧,出現言語錯亂、幻視妄言等精神異常表現。中醫認為其病機主要與以下因素相關:

  1. 心血不足,心神失養
    產後失血過多,心主血脈,血虛則心失所養,神不守舍。臨床表現為言語顛倒、目見異物,兼見眩暈心悸、面色蒼白、舌淡脈細弱。治宜養血安神,方選芎歸合華佗愈風湯(當歸、川芎、荊芥穗等),以滋養心血,兼祛風寧神。
  2. 敗血上衝,擾亂心神
    產後惡露不暢,瘀血內停,上攻心竅,致神志昏亂。症見狂言譫語、惡露量少色暗、小腹硬痛拒按、舌紫暗或有瘀斑。治宜活血化瘀、通竅安神,方用芎歸湯(川芎、當歸)加減,佐以桃仁、紅花等化瘀之品。
  3. 外感風寒,惡露不行
    產後體虛,風寒乘虛而入,與瘀血相搏,阻滯氣機,影響心神。除譫語外,可見惡寒發熱、頭痛無汗、惡露不下。治宜散寒解表、活血通絡,方用芎歸湯加荊芥、槁本、炮薑,以溫經散寒,促惡露外排。
  4. 心氣虛弱,神不內守
    產後氣血雙虧,心氣不足,神無所依。症見言語錯亂、心悸氣短、自汗乏力、舌淡脈虛。治宜益氣養心、安神定志,方用芎歸湯合補心丸(黃芪、酸棗仁、遠志、茯苓、生地、人參、石菖蒲等,朱砂為衣),補心氣以安魂魄。

鑒別要點

  • 虛證(心血不足、心氣虛):以面色無華、體倦脈弱為特徵,治重補益。
  • 實證(敗血擾心、外感風寒):以腹痛拒按、惡露不暢或表證為標誌,治重通散。

此症屬產後危候之一,歷代醫家強調需辨明虛實,針對病機用藥,尤重養血與祛瘀並行,避免過用辛燥耗傷陰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