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林頤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林頤壽,字褒世,號華陽處士,宋代福建晉江人。其人不僅博通經史,以孝行聞名鄉里,更精研醫術,尤擅脈診,活人無數,為當時醫林所重。

學術背景與醫術特色

林氏醫學承襲宋代醫家重脈診之風,深究《內經》、《難經》之旨,並融會張仲景《傷寒雜病論》辨證體系。宋代醫學重視「四診合參」,而林氏尤以切脈精準著稱,其診法或受王叔和《脈經》影響,強調三部九候與臟腑氣血盛衰之關聯,能透過脈象變化辨析病機深淺,如弦脈主肝鬱、滑脈主痰濕等,臨床多驗。

脈診與臨床應用

宋代醫家普遍重視「望聞問切」之序,林頤壽卻以「切診為先導」,主張脈象能直觀臟腑氣化之常變。其脈法可能結合當時盛行的「六脈」(浮、沉、遲、數、滑、澀)辨證框架,進一步細化如「浮數為風熱」「沉遲屬虛寒」等,以定表裡寒熱虛實。據傳其能憑脈斷病,如從「結代脈」預判心氣不足,或依「濡脈」診察脾濕困阻,用藥多效。

醫學思想與影響

林氏醫案雖散佚,然其學術傾向可窺一二:宋代醫學受理學「格物致知」影響,重視「理法方藥」一貫性。林頤壽或亦注重「因脈識證,因證立法」,強調藥性與脈象相應,如遇「洪大而數」之陽明熱證,當投石膏、知母;若見「細弱而遲」之少陰寒證,則取附子、乾薑。此類辨治思路,與同時代朱肱《類證活人書》互有呼應,反映宋醫務實之風。

歷史評價

林頤壽以「華陽處士」自號,隱顯醫林,其生平雖詳載無多,然方志載其「救治甚眾」,足見技藝之精。宋代福建地區名醫輩出,如楊士瀛、錢乙等,林氏與之並世,雖未若錢乙著書立說,然其脈診實踐,亦為閩中醫學之重要傳承。後世或可從《晉江縣志》等地方文獻,略考其遺緒。

林頤壽之醫術,植根於宋代醫學重脈理、講辨證之傳統,其人以脈診見長,融通經方與時方,堪稱閩地醫家之代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