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臨產暈絕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臨產暈絕
臨產暈絕,為中醫婦科病證名,指產婦於分娩過程中,突發昏厥不省人事,伴隨四肢厥冷之症候。此症多因產時劇痛,導致氣機逆亂、氣血驟閉所致,屬「產時昏厥」範疇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臨產暈絕主要與以下病理機制相關:
- 氣血逆亂:產時疼痛劇烈,致使氣機壅滯,清陽不升,濁陰不降,神機失養而昏瞶。
- 血瘀氣閉:產程不順,胞宮氣血瘀阻,脈道不通,心腦失榮,故發暈厥。
- 元氣虛脫:素體氣血虧虛之產婦,分娩時氣隨血耗,陽氣暴脫,神無所依而發為暈絕。
古籍論述
清代醫家許廷哲於《保產要旨》中記載:「臨產兒未生下,忽然暈絕者,此因痛極氣悶也。」並提出以生半夏研末,米糊製為豆大丸劑,納入鼻中取嚏以醒神。此法取半夏辛溫開竅、化痰通絡之效,刺激鼻竅以通陽醒腦,為古代急救常用手段。
中醫辨治要點
臨證需分虛實:
- 實證:多見於初產或產程滯澀者,症見面赤氣粗、脈弦緊,屬氣滯血瘀,治宜行氣活血、開竅醒神,可用麝香、蘇合香等芳香開竅之品。
- 虛證:常見於體弱產婦,症見面色蒼白、汗出肢冷、脈微細,屬氣血暴脫,急當益氣固脫,可投獨參湯或參附湯回陽救逆。
相關治法
除內服藥物外,傳統中醫亦配合外治:
- 針灸:急刺人中、內關、百會等穴以醒腦開竅;艾灸氣海、關元以溫陽固脫。
- 熏鼻法:如《婦人大全良方》載以醋炭熏氣刺激產婦甦醒,取其酸收辛散、通調氣血之用。
此症雖屬急候,然中醫強調「未病先防」,孕期調養氣血、疏導情志,可減低臨產暈絕之風險。古籍所載方藥需辨證施用,後世醫家亦發展出多樣化治法,體現中醫「同病異治」之靈活思維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