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淋溲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淋溲,中醫名詞,又作淋瀝。指小便淋漓不暢,或尿頻、尿急、尿痛等症狀。出自《素問·本病論》:“淋溲者,小便不利,淋瀝不盡也。”
淋溲是一種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,多由濕熱、熱毒、氣虛、血瘀等因素引起。臨床表現主要為小便淋漓不暢,或尿頻、尿急、尿痛等症狀。
淋溲的治療,應根據病因和症狀進行辨證施治。若是濕熱引起的,可用茵陳蒿湯、龍膽瀉肝湯等清利濕熱的藥物治療;若是熱毒引起的,可用黃連解毒湯、犀角地黃湯等清熱解毒的藥物治療;若是氣虛引起的,可用補中益氣湯、六君子湯等補益氣血的藥物治療;若是血瘀引起的,可用桃紅四物湯、血府逐瘀湯等活血化瘀的藥物治療。
淋溲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- 注意個人衛生,勤換洗內褲,保持外陰清潔。
- 避免久坐久站,以免加重病情。
- 不吃辛辣刺激、油膩生冷的食物。
- 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- 定期檢查,早發現早治療。
淋溲是一種可治癒的疾病,只要積極治療,大多數患者都能獲得良好的療效。
以下是《素問·本病論》原文:
“淋溲者,小便不利,淋瀝不盡也。其有熱者,小便黃赤,淋瀝數,小腹痛,其有寒者,小便清白,淋瀝數,小腹痛,其有氣者,小便清白,淋瀝數,小腹不痛,其有血者,小便赤,淋瀝數,小腹痛,其有熱結者,小便赤,淋瀝數,小腹痛,其有氣結者,小便清白,淋瀝數,小腹不痛,其有血結者,小便赤,淋瀝數,小腹痛。”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