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淋濁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淋濁,中醫病名。
1.病名。小便滴瀝澀痛,尿出混濁的病證。見《赤水玄珠.白濁門》。因濕熱痰濁下流,滲入膀胱所致。症見小便頻數而痛,尿出混濁,或尿道流出濁物似膿。治宜清熱解毒,利濕通淋,用八正散加土茯苓、萆薢。
2.淋證與濁證的合稱。見淋、濁條。
淋濁是一種以小便頻數、尿痛、尿混濁為主要表現的泌尿系統疾病。其病因多為濕熱痰濁下流,滲入膀胱所致。臨床上常見的症狀有小便頻數、尿痛、尿混濁,或尿道流出濁物似膿。治療上以清熱解毒、利濕通淋為主,常用八正散加土茯苓、萆薢等藥物。
淋濁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點:
- 濕熱下注:濕熱之邪侵襲下焦,可導致膀胱濕熱,從而出現小便頻數、尿痛、尿混濁等症狀。
- 痰濁下流:痰濁之邪阻塞膀胱,可導致膀胱痰濁,從而出現小便頻數、尿痛、尿混濁等症狀。
- 肝腎陰虛:肝腎陰虛可導致膀胱失於濡養,從而出現小便頻數、尿痛、尿混濁等症狀。
淋濁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:
- 小便頻數:小便次數明顯增多,且尿量較少。
- 尿痛:排尿時有疼痛感,疼痛程度可輕可重。
- 尿混濁:尿液混濁不清,或有膿性分泌物。
- 尿道流出濁物:尿道口有膿性分泌物流出。
淋濁的治療以清熱解毒、利濕通淋為主。常用八正散加土茯苓、萆薢等藥物。
八正散由八味中藥組成,具有清熱解毒、利濕通淋的功效。土茯苓具有清熱解毒、利濕通淋的功效。萆薢具有清熱解毒、利濕通淋的功效。
淋濁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- 保持外陰清潔,勤換內褲。
- 避免久坐、久站。
- 注意飲食,避免辛辣、油膩、生冷等刺激性食物。
- 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淋濁是一種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