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產後厥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3-11-20

名詞介紹


產後厥,又名[產後厥逆[1]](/dic/747)。是指產後出現的厥逆證候。

產後厥的病因病機,主要由於產後失血[2]過多,陽氣[3]衰竭,虛寒[4]內生,導致氣血逆亂,經脈不通[5],出現厥逆的症狀。

產後厥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面色蒼白,四肢厥冷[6]手足麻木心悸氣短,頭暈目眩,甚至昏厥不醒等。

產後厥的治療,以溫陽散寒、通絡止厥為主。常用方藥有生化湯四逆湯回陽救逆湯等。

產後厥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產前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  2. 產後要及時補充營養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3.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4.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,增強體質。

產後厥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產後併發症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危及生命。因此,產婦在產後一定要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,並且要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如果出現了產後厥的症狀,要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

產後厥的古籍記載如下:

《絳血丹書》:「凡產用力過多,勞倦傷脾,孤臟不能注於四旁,故足冷而厥氣上行。經曰: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是也。宜用加參生化湯,連進二劑,則血旺,而神復厥自止矣。」

醫宗金鑒》:「產後厥逆,由產後失血過多,陽氣衰竭,虛寒內生,導致氣血逆亂,經脈不通,出現厥逆的症狀。其證見面色蒼白,四肢厥冷,手足麻木,心悸氣短,頭暈目眩,甚至昏厥不醒等。治宜溫陽散寒、通絡止厥。方用生化湯加減。若寒甚者,可加附子乾薑;若氣虛者,可加黃芪、黨參;若血虛者,可加當歸熟地黃;若痰濕阻滯者,可加半夏白朮茯苓;若瘀血阻滯者,可加桃仁紅花丹參。急重者,可用回陽救逆湯。」

參考資訊


  1. 厥逆_百度百科

  2. 失血_百度百科

  3. 阳气(中医理论)_百度百科

  4. 虛寒 - A+醫學百科

  5. 經脈不通:病因病機,臨床表現,鑑別診斷,辨證施治,_中文百科全書

  6. 四肢厥冷原因? - 百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