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凌雲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凌雲,字漢章,號臥岩,明代著名針灸學家,浙江歸安(今吳興)人。其學術成就主要體現於針灸理論與臨床實踐,尤精於子午流注針法,對後世針灸學發展影響深遠。

學術背景與宮廷醫事

凌雲活躍於明孝宗年間(1488-1505),因醫術精湛被召入京,授御醫職。其學術根基承襲自《內經》、《難經》等經典,並融合歷代針灸名家之長,尤重經脈氣血運行與時辰配穴之法。

著作與理論貢獻

  1. 《經學會宗》
    此書系統整理十二經脈、奇經八脈之循行與腧穴主治,強調「經氣相通」之理,提出「辨經取穴」之原則,為針灸臨床辨證論治奠定基礎。
  2. 《子午流注圖說》
    凌雲深化子午流注理論,以天干地支對應經脈氣血盛衰,繪製針法時辰圖,闡釋「納甲法」與「納子法」之應用。書中詳述一日十二時辰中,特定經穴開闔時機,指導針刺補瀉時機。
  3. 《流注辨惑》
    針對子午流注針法常見謬誤進行辨析,釐清「開穴」與「閉穴」之動態關係,並結合五運六氣理論,探討氣候變化對針刺效應之影響。

針灸特色與臨床應用

凌雲主張「因時施治」,將時間醫學融入針灸操作:

  • 氣血流注理論:認為人體氣血依時辰循環灌注於不同經脈,針刺須配合「氣至之時」,以增強療效。
  • 補瀉手法:結合呼吸、迎隨等手法,調節經氣平衡,如「提插捻轉」配合患者呼吸節律,以達「氣至病所」之效。
  • 配穴精要:善用八脈交會穴、原絡配穴法等,治療內科雜病與痛症,如以公孫配內關調理脾胃,後溪配申脈主治肩背疾患。

後世影響

凌雲之學說為明代針灸學重要流派,其子午流注理論至今仍為針灸時間醫學之核心。清代《針灸大成》亦收錄其部分論述,足見其學術地位。其著作雖部分散佚,然現存內容仍為研究中醫時間治療學之珍貴文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