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凌雲骨傷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凌雲骨傷
凌雲骨傷為中醫骨傷科病名,特指前額部骨骼之折傷,首載於《醫宗金鑒·正骨心法要旨》卷八十八。此症多因外力撞擊、跌撲或銳器所傷,導致額骨斷裂,並常伴隨周圍組織損傷。
病因病機
前額部屬陽明經與少陽經所過之處,骨質雖堅,然受暴力衝擊時,易致骨裂或骨折。局部經脈受損,氣血瘀滯,則見腫脹疼痛;若皮破血溢,則傷口外露,甚則感染化膿。若傷勢深重,內損腦絡或臟腑,可引發氣血逆亂,出現內傷危候。
臨床表現
- 局部症狀:額骨塌陷或變形,皮膚破損出血,面目浮腫,青紫瘀斑。
- 內傷重症:若瘀血內攻,可見嘔吐、鼻衄(鼻出血)、神昏不醒;氣血耗傷則面黃身軟、周身虛浮;胃氣受損則煩渴、納呆。
治療方法
1. 急治則
- 手法整復:骨位移位者需先以手法歸位,嚴重者需配合手術固定。
- 外治:
- 皮損者先清創止血,外敷烏龍膏(由血竭、乳香、沒藥等組成)以消腫定痛。
- 腫脹未破者,以五加皮湯(五加皮、當歸、丹皮等煎湯)熏洗,活血散瘀。
2. 內服方藥
- 初期:宜活血化瘀、止血止痛,方用疏血丸(含三七、丹參、紅花等),通絡散結。
- 後期:若氣血虧虛,可投八珍湯加減,補益氣血,助骨癒合。
相關鑑別
此症與腦骨傷有別,後者多涉及顱骨深層損傷,易見頭暈目眩、耳鳴等髓海受擾之象,治法需兼顧調神開竅。
凌雲骨傷之調治,重在分期辨證,結合外治與內服,以復其形、通其瘀,使氣血調達而骨癒筋續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