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陵後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陵後穴,經外穴名。出《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》。別名陵後穴、陵後、陵後骨、陵後骨穴。

定位:在小腿外側,當腓骨小頭後緣下方凹陷處。

主治:腓神經痛,膝關節炎,坐骨神經痛,下肢麻痹或癱瘓。

操作:直刺0.5-1寸。艾炷灸3-5壯;或艾條灸5-10分鐘。

穴位解剖:穴下為皮膚、皮下組織、腓骨小頭後面肌肉。皮膚由腓腸外皮神經分佈,皮下組織由腓腸外側皮神經分佈,肌肉由腓腸外側皮神經分佈。

配伍:配陽陵泉穴、委中穴,有舒筋活絡、通經活血之功效,主治腓神經痛、膝關節炎。

刺灸法:直刺0.5-1寸。艾炷灸3-5壯;或艾條灸5-10分鐘。

禁忌:急性扭傷、外傷腫痛、局部皮膚破損者不宜針灸。

穴位名解:

1.陵後。陵,土堆也。後,指穴位所在部位在小腿外側,當腓骨小頭後緣下方凹陷處。陵後名意指該穴位於小腿外側腓骨小頭後緣下方凹陷處,土堆堆積於此。

2.陵後穴。穴名取義與陵後相同。

3.陵後骨。陵,土堆也。後,指穴位所在部位在小腿外側,當腓骨小頭後緣下方凹陷處。骨,骨頭也。陵後骨名意指該穴位於小腿外側腓骨小頭後緣下方凹陷處,土堆堆積於此,並且有骨頭存在。

4.陵後骨穴。穴名取義與陵後骨相同。

参考文献:

1.《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》

2.《針灸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