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劉秉錦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劉秉錦

劉秉錦,字濯西,清代醫家,山東諸城人,為名醫劉奎之子。自幼受家學薰陶,深諳醫理,承襲父業,於醫學領域頗有建樹。其父劉奎精於醫術,尤擅溫病診治,著有《松峰說疫》等書,而秉錦不僅協助其父完成醫學著作,更獨立撰集《醫方秘要》六卷,內容囊括內、外、婦、兒諸科,匯集臨床驗方與家傳秘術,對後世中醫方劑學發展具重要影響。

醫學貢獻與學術特色

  1. 《醫方秘要》之價值
    此書系統整理歷代醫方,並融入劉氏家傳經驗,強調「辨證施治」與「方證相應」。書中載錄諸如「四物湯」「六味地黃丸」等經典名方,並詳述其加減化裁之法,體現中醫「同病異治、異病同治」之靈活思維。此外,書中亦收錄針對瘟疫、瘧疾等時疾的獨特方藥,反映清代醫家對熱病證治的深化認識。
  2. 承襲與創新
    劉秉錦繼承其父劉奎對溫病學的見解,重視「邪伏膜原」理論,並在《醫方秘要》中提出以「透達膜原」為核心的治法,如化裁「達原飲」以應對不同疫症階段。此類論述與吳又可《溫疫論》一脈相承,展現清代溫病學派的學術延續。
  3. 臨床診療思想
    劉氏強調「脈證合參」,主張透過細察舌象、脈象以辨析病機。書中多見對「弦脈主肝鬱」「滑脈多痰濕」等脈學應用的實例,凸顯其重視診斷與藥性配伍的精準性。此外,其方劑亦注重「扶正祛邪」並行,如於補益劑中佐以理氣藥,避免滋膩礙胃,體現中醫「調和陰陽」的核心理念。

歷史定位
劉秉錦之學術成就,不僅在於整理家傳醫術,更透過《醫方秘要》系統性彙編臨床實用方劑,為清代中醫方劑學的重要文獻。其著作融合理論與實踐,對後世醫家應用經典方藥提供重要參考,亦反映清代山東地區醫學流派之特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