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劉伯桓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劉伯桓
劉伯桓,宋代醫家,崇安(今屬福建)人。其人秉性忠厚,天資聰穎,曾得異人傳授岐黃之術,精於醫理,臨證施治屢見奇效,所療之疾多能痊癒,故聲名遠播。
宋代中醫學術蓬勃發展,理論與臨床並重,劉伯桓承襲傳統醫道,深諳《黃帝內經》《傷寒雜病論》之旨,其醫術或融合當時盛行的運氣學說與臟腑辨證。岐黃之術,泛指中醫學問,源於黃帝與岐伯論醫之典故,後世以「岐黃」代稱中醫,劉伯桓得此真傳,顯見其學養深厚。
中醫診療講究「四診合參」,劉伯桓當精通望、聞、問、切,尤重脈診,以察病機。宋代醫家重視方劑配伍,如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集結當時驗方,劉氏或善用成方加減,亦可能自擬湯藥,針對病患體質調配,體現「辨證論治」之核心思想。
其臨證「無不瘥」,反映其深明「治病求本」之理,不僅祛除症狀,更調和陰陽氣血,使機體恢復平衡。宋代醫學亦強調「未病先防」,劉伯桓或兼通養生之道,指導民眾調攝起居飲食,契合《內經》「上工治未病」之理念。
劉伯桓雖史料記載簡略,然其醫術精湛,承先啟後,足為宋代醫林之代表。其生平彰顯中醫「醫者仁心」之傳統,亦反映宋代醫學融合理論與實證之特色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