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劉純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劉純(明代醫家)
生平與學術背景
劉純,字宗厚,淮南吳陵(今江蘇泰州一帶)人,後遷居陝西關中。其父劉叔淵師承元代名醫朱丹溪,家學淵源深厚。劉純繼承父業,深研丹溪學派醫理,融會貫通,成為明代中醫臨床與理論的重要代表人物。
主要著作與學術貢獻
- 《醫經小學》
此書以韻文體裁編纂,將《內經》、《難經》等經典醫籍的精要歸納為歌訣,便於習醫者記誦。全書分六卷,涵蓋:- 本草:藥物性味歸經與應用
- 脈訣:脈診理論與臨床辨識
- 經絡:十二經脈與奇經八脈循行
- 病機:病因病機學說(如「五運六氣」與臟腑失衡)
- 治法:汗、吐、下、和等八法運用
- 運氣:干支推演與氣候對疾病的影響
-
《玉機微義》
此書以元代徐用誠《醫學折衷》為基礎,劉純增補發揮,擴充至五十卷。內容側重內科雜病,結合丹溪「陽常有餘,陰常不足」理論,強調滋陰降火之法,並系統整理水腫、痰飲、鬱證等病症的辨治規律。 - 《傷寒治例》與《雜病治例》
二書以「例證結合」形式,歸納傷寒與雜病的診療範式。其中《傷寒治例》參照張仲景六經辨證,補充明代臨床見解;《雜病治例》則按證分類,如中風、虛勞等,列舉方藥加減與針灸配穴。
學術特色
- 承襲丹溪,兼融各家:劉純以丹溪學派為核心,同時吸收劉完素「火熱論」與李東垣「脾胃論」,提出「病機分虛實,治法重標本」的臨床思路。
- 重視脈診與藥性:在《醫經小學》中強調「脈為醫之關鍵」,並按藥物歸經分類,體現「辨證—選藥—歸經」的用藥邏輯。
- 運氣學說的實踐:將五運六氣理論融入病機分析,如認為「歲火太過」易致心火亢盛,治法當以清心瀉火為先。
影響與評價
劉純的著作在明代醫家中廣為流傳,尤其《玉機微義》被視為雜病治療的實用手冊。其韻文編纂法影響後世《醫宗金鑒》等教材,而對丹溪學說的發揮,亦為溫病學派的形成提供理論基礎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