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劉貴珍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劉貴珍(1902-1983年),河北省威縣人,為現代中醫氣功領域之重要醫家。其早年因罹患胃潰瘍及肺癆(肺結核)住院調養期間,親身體驗氣功療效而痊癒,遂潛心鑽研氣功養生之道,將傳統導引吐納術系統化應用於臨床治療。

劉氏於氣功學理上承《黃帝內經》「恬惔虛無,真氣從之」之旨,結合《諸病源候論》導引法要,提出「調息、調身、調心」三調合一之修煉核心。其整理之內養功強調「以意領氣,氣沉丹田」,透過腹式呼吸配合特定意念引導,達到培補脾土、調和氣機之效,尤擅治脾胃系疾患;強壯功則側重「站樁蓄氣」,取法少林內功站樁式,能振奮督脈陽氣,改善虛損諸症;保健功融會八段錦、易筋經等傳統導引術,形成十二節動功套路,具疏通經絡、調和氣血之功。

臨床應用方面,劉氏首創「氣功辨證施功」原則,主張依患者體質病機選用相應功法:陰虛火旺者宜練靜功存想湧泉,陽虛氣弱者當取動功升發陽氣,痰濕內阻則配合六字訣「呼」字訣健脾化濕。1950年代主持籌建北戴河氣功療養院期間,系統觀察氣功對消化性潰瘍、高血壓等慢性病療效,發現內養功之綿長呼吸能調節自主神經,改善胃腸蠕動與分泌功能。

其著作《氣功療法實踐》詳述「鬆靜自然」要領,指出練功時當「形鬆如棉,意靜如水」,特別強調舌抵上齶(搭鵲橋)以接通任督二脈之重要性。書中記載「丹田注氣法」「命門溫煦法」等獨門心法,體現其將傳統丹道修煉與現代醫療結合之創新思維。劉氏晚年更提出「氣功三階九候」辨功體系,以練功後唾津增多、手足溫煦、百會氣動等為效驗指標,為現代氣功醫學化奠定重要理論基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