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劉哈喇八都魯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劉哈喇八都魯(?-1295年),原名劉氏,河東(今山西一帶)人,元代著名醫家。因醫術精湛受元世祖忽必烈賞識,賜蒙古名「哈刺斡脫克赤」(意為「黑首領」)及「哈刺八都魯」(意為「黑勇士」),並擢為太醫院管勾,專司宮廷醫療,尤擅療治后妃疾患,療效卓著,深得皇室信賴。

醫術背景與宮廷醫療

元代太醫院體系承襲金制,分科細密,管勾一職主掌醫政與臨床調度。劉哈喇八都魯任職期間,正值元初醫學融合蒙、漢、回回醫術之際。其治療特色可能結合中原傳統方藥與蒙古療術,如:

  • 辨證論治:遵循《內經》《傷寒論》體系,針對宮廷貴族多氣血失調、情志致病,善用調和肝脾、疏鬱安神之法。
  • 外用技法:或參酌蒙古醫學的灸療(如「哈納忽」灸法)或膏藥敷貼,以治風寒痹症。
  • 方藥選用:元代宮廷重視藥膳補益,其處方可能含人參、鹿茸等珍貴藥材,符合貴族體質調養需求。

歷史記載與醫學貢獻

據《元史·百官志》載,太醫院管勾需「掌醫事調度,稽驗方書」,劉氏除臨床外,或參與醫籍整理,如校勘《聖濟總錄》等官修醫典。其賜名「八都魯」(勇士)反映其用藥果敢,如:

  • 急症處理:宮中急症或見血證、中暑,可能運用犀角地黃湯等速效方劑。
  • 婦科調經:后妃常見經帶胎產之疾,或依《婦人大全良方》加減當歸、川芎等活血調經藥。

時代意義

劉哈喇八都魯為漢醫受蒙元重用的代表,體現多元醫學的交匯。其雙名制(漢姓與蒙古名)象徵醫者在多民族文化中的適應性,而療效紀錄亦反映中醫在宮廷醫療中的核心地位。元代醫家如危亦林、滑壽等均活躍於此背景,共同推動了金元醫學的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