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劉漢基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劉漢基

劉漢基為清代醫家,其生平事蹟流傳甚少,然其著作《藥性通考》八卷,於中藥學領域具重要參考價值。該書系統性收錄415種藥物,詳述其性味、歸經及功效,並附錄實用單方、驗方,反映其臨床經驗與藥物應用心得。

《藥性通考》內容特色

  1. 藥物分類與性味歸經
    書中藥物按傳統中醫理論分類,標明四氣(寒、熱、溫、涼)、五味(辛、甘、酸、苦、鹹)及歸經(如肝、脾、肺等),體現中藥「性味學說」之核心。例如,黃連性寒味苦,歸心、胃經,具清熱燥濕之效;當歸性溫味甘辛,歸肝、心、脾經,長於補血活血。
  2. 單方與驗方附錄
    書末輯錄多則簡便方劑,針對常見病症提供治療方案。此類驗方多取材於民間經驗,結合中醫理論,如以「四物湯」加減治婦科血虛證,或以「六一散」清暑利濕,展現其重視實用性與臨床結合之特點。
  3. 藥物配伍與禁忌
    部分內容涉及藥物相須、相使、相畏等配伍原則,如人參配甘草增強補氣之效,或烏頭反半夏之禁忌,反映清代醫家對「十八反」「十九畏」之重視。

學術價值與影響

《藥性通考》承襲歷代本草學精髓,兼納民間用藥經驗,對清代中藥學發展具承先啟後意義。其內容簡明扼要,便於臨床參考,故現存刻本仍為中醫研習者所重視。該書亦為探究清代地方醫藥知識與主流理論交融之重要文獻。

(註:現存版本可見於部分中醫古籍叢刊或影印本,具體刊行年代待考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