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劉奎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清代醫家劉奎,字文甫,號松峰,山東諸城人士。生於醫學世家,自幼浸淫醫道,承襲家學之餘,更師從郭右陶、黃元御等名家,深研《內經》、《傷寒論》等經典,終成一代瘟疫學大家。

劉氏於溫病學說尤具創見,其《松峰說疫》六卷,系統闡述瘟疫辨治要訣。該書首創「三疫分類法」,將瘟疫分為「時疫」、「寒疫」與「雜疫」:時疫主論暑濕穢濁之邪,寒疫專述陰冷戾氣為患,雜疫則統括非時非寒之異氣致病。此分類法補吳又可《瘟疫論》之未備,於臨床辨證尤具指導意義。

在治法上,劉奎提出「瘟疫三治則」:一曰「解毒為先」,創製清瘟解毒飲,重用金銀花、連翹等藥清熱透邪;二曰「分消走泄」,善用檳榔、草果等藥化濁辟穢;三曰「扶正祛邪」,強調人參、黃耆在疫病後期之運用。其《瘟疫論類編》更將吳氏學說與臨證心得相結合,發展出「穢濁致病」理論,認為疫癘之氣多夾穢濁,治法當參合芳香化濁與清熱解毒。

劉氏於脈學亦有獨到見解,《松峰醫話》載其「疫脈三候說」:初起邪在膜原,脈多沉伏;中期熱熾氣分,脈轉洪數;後期傷陰耗氣,脈見虛大。此說完善了瘟疫病程的脈象演變規律。惜《四大家醫粹》等著作已佚,然從現存醫案可見其用藥特色:常以石膏配犀角清氣營之熱,黃連合厚朴調寒熱錯雜,體現其「寒溫並用,升降相因」的學術思想。

另有明代江西永新劉奎,精於幼科,與其父劉引嵐皆以兒科聞名。其診治小兒驚風主張「驚痰同治」,善用膽南星、天竺黃等化痰息風藥,反映明代兒科對「痰熱生風」病機的認識。兩代劉奎雖處不同時期,皆在中醫專科領域有所建樹,足見劉氏醫學傳承之脈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