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劉溥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劉溥
生平與醫術背景
劉溥,字符博,號草窗,明代著名醫家,長洲(今江蘇蘇州)人。其父劉觀為太醫院御醫,家學淵源深厚。劉溥承襲家業,精研醫理,尤以醫術精湛聞名,後獲選入太醫院任職。其學術思想深受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東垣(李杲)影響,主張「補土培元」,重視脾胃之氣在疾病治療中的關鍵作用。
學術思想與臨床特色
- 宗法李東垣
劉溥遵循李東垣「內傷脾胃,百病由生」的理論核心,臨床多用補中益氣之法,擅長以甘溫除熱調治因脾胃虛弱導致的虛熱證。其處方用藥注重升發脾陽,常用黃芪、人參、白朮、甘草等藥,體現「補土派」的治療特色。 - 重視氣血調和
除脾胃學說外,劉溥亦強調氣血關係,認為「氣為血之帥」,臨床常結合當歸、柴胡等藥物,調理氣機以助血行,體現對東垣《脾胃論》中「升清降濁」理論的靈活運用。 - 脈診與辨證
明代醫家多重視脈學,劉溥承襲家傳經驗,擅長通過脈象判斷脾胃虛實,如「右關脈弱」多主脾虛,並以此指導用藥,展現其辨證精準的臨床風格。
歷史評價與影響
劉溥不僅醫術卓越,更因家世與個人成就,成為明代太醫院代表性醫家之一。其融合家學與東垣學說,進一步發展了脾胃理論在宮廷醫學中的應用,對後世中醫內科,特別是虛勞病與慢性病調理的治療思路影響深遠。
著作與傳承
雖其個人著作未廣泛流傳,但透過太醫院醫案與門生記述,其學術經驗得以部分保存,成為研究明代醫學流派的重要線索。劉溥的醫案亦反映當時江南地區醫家對溫補學派的實踐與創新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