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劉仕廉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劉仕廉(1809-?年),字清臣,清代四川雙流人,為著名醫家。其習醫之緣起於自身罹患頑疾,歷時五載未癒,遂發憤鑽研醫理,潛心十餘年,終成一方名醫。

劉氏精於醫理,尤重臨證實踐與理論融合,其學術思想體現於所著《醫學集成》一書。該書博採眾家之長,系統整理內、外、婦、兒諸科證治,並結合個人臨床心得,強調「辨證求本,因證施治」之法。書中對脈學、藥性、方劑配伍等皆有精闢論述,反映其對《內經》《傷寒論》等經典的深刻理解。此外,劉氏曾校勘李培郁《醫理匯精》二卷,於醫理考據與文獻整理亦有所貢獻。

在學術特色上,劉仕廉重視氣血調和與臟腑功能之關係,認為「百病生於氣,調氣為要務」,臨證善用疏肝理氣、健脾和胃之法。其用藥講究輕靈透達,尤擅以平淡之品奏奇效,體現清代溫病學派對其影響。所傳醫案中,可見其對濕熱病證、虛勞調理等範疇的獨到見解,對後世川派醫學的發展具有一定啟發。

劉氏著作刊行後流傳甚廣,《醫學集成》被視為清代中醫臨床實用性較強的綜合性醫籍之一,至今仍為研究清代醫學思想的重要文獻。其生平雖史料有限,然其由病入醫、勤學終成的經歷,亦成為中醫史上自學成才的典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