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劉思通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劉思通

劉思通,字直甫,宋代醫家,衡陽(今湖南衡陽)人。其先輩劉祀以兒科聞名,醫術精湛,為當時世醫之家。劉思通承襲家學,深研醫理,尤擅兒科,並於臨證實踐中融會貫通,進一步發展家傳醫術,故醫名頗盛。

宋代醫學承襲隋唐以降之理論體系,並在臨床分科上更趨細緻,兒科(時稱「小方脈」)成為獨立專科。劉氏家族專精於此,反映當時對小兒疾病診治之重視。小兒體質特殊,臟腑嬌嫩,易受外邪侵擾,且脈象、證候與成人有異,故醫家需具備獨特診療經驗。劉思通繼承家學,必熟稔《小兒藥證直訣》等兒科專著,並結合臨床心得,形成自身診療特色。

中醫兒科注重「望診」,尤重小兒面色、指紋及形態變化。劉思通或精於此道,能透過細微體徵辨別病因病機。宋代醫家亦強調「調理脾胃」為小兒治病關鍵,因小兒「脾常不足」,易因飲食失調致病。劉氏可能善用健脾消導之方,如參苓白朮散加減,以調和脾胃氣機。此外,宋代方書盛行,劉思通或參酌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等官修醫籍,靈活運用成方,並依地域氣候及病患體質化裁。

劉氏生平雖未見詳載於正史,然其醫名流傳,足見其術業之精。宋代醫家重視傳承,世醫之家往往累代鑽研,劉思通承先啟後,不僅延續家學,更於兒科領域有所發揮,反映中醫學術在宋代的蓬勃發展。其醫案與經驗,或散見於地方志及醫籍注疏,惜多佚失,然其貢獻仍為後世中醫兒科發展奠定基礎。